“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背景下我国艺术职业教育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际教育贸易市场不断走向开放,教育国际化日趋凸显,为我国艺术类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与他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等时,虽然有较为突出的艺术前辈,但是后起之秀还
国际教育贸易市场不断走向开放,教育国际化日趋凸显,为我国艺术类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与他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等时,虽然有较为突出的艺术前辈,但是后起之秀还较少,艺术领域中的青黄不接现象令人担忧,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与现实需求不吻合的情况,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等问题亟待改革。
一、职校艺术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重在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人们往往会有千差万别的说话方式、交流姿态和语言习惯,在交谈时表露出的价值取向也会带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了解并理解文化差异就成为顺利交流的前提。出色的艺术专业人才,在掌握了不同文化内涵后,对自己的交际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的交流需要,但要先克服以下问题,才能推动艺术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学校对通识文化课不够重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艺术类学生要不断提高文化内涵,艺术创作才能焕发生命力,艺术生涯才能达到顶峰。而通识文化课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渠道。但艺术类职业院校往往对通识文化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学生艺术专业技能过硬才是“王道”,忽略了通识文化课的显性和隐性功能。具体表现在:轻“人文”重“技能”,课程设置欠科学、知识框架单一、课时量不足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很多学生“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通识课程质量,背离“培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端艺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除了要有丰厚的跨文化背景,还需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的外语能力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基础弱,外语教学不太符合学生学情,阻碍了学生国际化进程。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层层障碍。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做好这门学问,需要下大力气,花真功夫。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心理,阻碍了自身的发展;第二,艺术教育国际化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融合不同文化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外艺术交流时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胆怯而不敢表达表现,甚至由于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影响专业技能的发挥;第三,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由于“怕丢面子”而不敢进行艺术实践和展示,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今后工作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匮乏,限制了学生发展,在很多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不积极,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由于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没能及时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综合言之,由于艺术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很好驾驭,而产生了层层障碍。
(三)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专业理论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授课模式。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环节,才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学生是以担任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艺术技能实践,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以及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气氛枯燥,学生发言不积极,学习以及教学效率低下。
在艺术专业教育融合国际化教学的过程中,外语教师应在传授外语的同时,组织外国文学、交流生互动等活动,扩充学生文化知识,并积极展开外语实践活动,增加一些艺术技巧练习,在课外也要积极推广相应的文化书籍,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外文基础差,既没有学好通用的对外交际外语,也没能掌握专业外语,同时阻碍了学生们的国际化能力和进程。
(四)国际化教学需要警惕的问题。世界各国利益紧密结合,信息也实现了高度融通。我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国际化进程,文化艺术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但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一些较为强势的文化在传播时往往有喧宾夺主之嫌疑,影响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年纪较轻,正是属于对外界刺激感到新奇的阶段,心智也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一些外来的不良文化迷惑。此外,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反而去追捧比较新奇的国外文化传统,例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报以忽视、漠视甚至是抵制的态度。
文章来源:《机械职业教育》 网址: http://www.jxzyjyzz.cn/qikandaodu/2020/0810/379.html